《关于锅贴的600字》


       听到锅贴二字,想必很多南京朋友都知道藏在老城南巷子里的“李记”。穿过拐几个弯的老巷子,便能看到比较大的门面。门口的大铁钩子上挂着生鲜的牛羊肉,师傅取下一块在砧板上熟练地切弄。揭开一旁铁锅上的大锅盖,便是煎烙的金黄的锅贴们,冒着热气,“滋滋”作响。等在门口的人们赶紧吆喝起来,这个要二两那个要三两,一锅码的整整齐齐的锅贴瞬间便没了,只见又有师傅端着刚刚包好的锅贴再次码入锅中上盖。


       “李记”的格局像是以前的大食堂,收钱的大妈算钱、找钱、给票一气呵成。拿着票就得老老实实排着队,等待身着油腻工作服的师傅递食物。就餐的座位也是食堂式的四人座,穿插的几张大圆桌,认识不认识的坐在一起,咬上一口酥脆的皮,蘸上些稀辣椒,闲话两句。如果和朋友约吃早饭,就一定要起个大早,否则很可能吃不着。


       除了李记,1路公交车南堡公园往夫子庙方向底站对面的巷子里也有一家。虽然没什么名气,却也有了些年头,味道也不错,皮尤其焦黄酥脆,馅儿嫩而不腻,煎烙的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。


       “锅贴”,名字就着烟火气,又藏在巷子里,不曾想也沾着些皇族贵气。据说慈禧太后爱吃饺子,可嫌弃冷饺子,于是御膳房只能把冷饺子倒掉。一天太后在后花园闻到墙外飘来一阵香味,原来是有人将丢弃的饺子煎来吃,太后尝了一口,居然相当美味。


       慈禧嫌弃冷饺子,却对被倒掉、再被油煎过的锅贴赞赏有嘉,所以食物的贵贱真没有什么道理可言,没准你司空见惯的市井小吃曾经就是皇亲国戚的大爱。



评论(3)
热度(20)
© 大霹雳/Powered by LOFTER